yunjiehu.com
蔡博士,您作为国务院侨办咨询专家曾经主持过有关日本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中日在老年康复领域交流合作的研究课题,现在,请您介绍以下课题的主要成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的数据,在人均寿命方面,中国为76岁,日本为84岁;在健康寿命方面,中国为68.5岁,日本为74.8岁(见图1~图3)。日本在应对社会老龄化的过程中,积极开展失能预防,把延长健康寿命作为老龄化事业的重要任务,在延长人均寿命的同时,缩小人均寿命和健康寿命之间的差,并且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其经验值得我国研究借鉴。
我们在对竹内孝仁教授的访谈中也谈到了日本的经验和教训,蔡博士也持同样观点吗?
是的。日本的老龄事业是在走过一段弯路、发现增加养老护理床位的供给能力的作法不可持续之后才开展失能预防的。在2000年按照“自助、互助、公助”的原则,在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内实施“介护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增强和扩大了全社会的养老护理服务能力和范围,从2000年到2015年,日本的养老服务日趋完善,但是,随着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在这15年中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增加了3.3倍、长期护理保险的理赔总额上涨了2.8倍。躺在护理床位上的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变的越来越差,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的费用大增又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以完善养老护理服务为主要任务的日本老龄化事业面临不可持续的危机。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也有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吗?
蔡林海博士(后右1)在日本东京老年康复学院实习
福原聡一郎(前左1:阿赛利养老院长);宮森達夫(前左2:日本东京老年康复学院院长,理学疗法师);来栖宏二(前右2:日本阿赛利集团理事长,外科医师老年康复科医师);嶋田由美子(前右1:照护经理、营养管理师、认知症护理专员,老年心理咨询室长);李佳(后左1:居家养老2级护理员);諸岡学(后左2:养老院长助理,照护经理,居家养老2级护理员)山崎康幸(后左3:日本东京老年康复学院教员,理学疗法师)川田章文(后右3:日本东京老年康复学院教员,理学疗法师);山本千夏(后右2:日本东京老年康复学院教员,理学疗法师,老年精神保健师);
是的。日本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为了可持续发展,从2005年开始逐步尝试向预防老年人失能失智、延长老年人健康寿命的方向倾斜,并且确立了老龄化事业的“双轨制”,也即,“养老护理服务”和“失能预防服务”并举的老龄化政策体系。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一方面要照料护理好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另一方面则要重点预防普通的老年人失能或失智、延长老年人的健康寿命。
日本最初是怎样预防老年人失能失智开展老年康复服务的呢?是在政府的号召下全国统一行动起来的吗?
在预防老年人失能失智、延长健康寿命方面,日本首先于2005年在崎玉县和光市开展试点,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对65岁以上的全市老年人开展失能预防工作,和光市的失能老人比率由2005年的12%下降到2016年的7%,失能老人在老年人口中所占平均比率比日本全国的低11个百分点,和光市的试点工作不但提升了本地区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品质,而且,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了“1比3的费用对效果”的规律,也即每花1块钱作预防,可以节约3块钱的医疗费或护理保险费。
日本也是先搞试点,然后总结经验,再全国推广的啊。
是的。日本通过对全国人均寿命和健康寿命、以及老年人失能失智的统计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在全国老年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大约为15-20%左右。日本预防老年人失能失智的成功经验是采用先进的风险评估工具对所有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定期的失能失智风险评估“排查”,找出高风险的老年人(全体老年人的15-20%),对这些高风险的对象开展失能失智的干预服务,防止他们失能失智、或是延缓他们失能失智的进程,同时也要防止已经失能的老年人失能程度的进一步恶化。
日本国立长寿医疗中心是日本预防老年人失能失智和老年康复学研究的“大本营”。
图为蔡林海博士参观日本国立长寿医疗中心
日本的老年康复学,在我国可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吧。
是的,日本预防老年人失能失智是以老年预防医学和老年康复学的理论研究、干预服务技术的进步、以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老龄化事业的推广应用为基础、通过护理管理(care management)的科学方法具体实施的。可以说,预防失能、延长健康寿命的政策目标是推动老龄化事业创新发展的新的动力。
请问,根据日本的研究,哪些因素会影响和危害健康寿命呢?
在应对社会老龄化方面,实现健康老龄化,延长健康寿命,既应该是各级政府发展老龄化事业的一个新的工作目标,也应该成为我国2.4亿老年人共同努力的方向。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或者危害我们的健康寿命呢?参考日本的分析数据来详细地分析影响或导致老年人失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美国和日本的老年医学研究成果表明,影响或者危害健康寿命的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慢性病,如脑卒中、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在影响或者危害老年人健康寿命的主要原因中所占的比重为30%左右;二是“老年综合征”,如认知症、高龄虚弱、关节疾病和跌倒骨折等,在影响或者危害老年人健康寿命的主要原因中所占的比重高达52%。日本对失能老人的大数据分析发现,在影响或者危害健康寿命、导致失能的主要原因中,慢性病为30%,老年综合征为55.2%。目前,社会上普遍认为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综合征等慢性病是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杀手”,做好慢性病预防和慢性病管理就能够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而对“高龄虚弱”等“老年综合征”知之甚少。
蔡博士,您能否介绍一下,“失能预防”的概念?
好的,所谓失能预防是指,面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宣传普及失能预防的基础知识;针对7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进行失能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有失能风险的老年人,早期干预,提供失能预防服务,尽可能地防止或是延缓高风险群体陷入失能的状态,维持健康;同时,针对已被认定为失能的老年人,要通过科学评估和有效干预,尽可能地防止失能状态的进一步恶化。
那么,请问,“慢性病预防”和“失能预防”有什么不同
首先是预防对象的不同。一般而言,慢性病预防的对象是中壮年以上的庞大全体,自然也包括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失能预防的对象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
其次两者预防的内容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慢性病预防是指宣传和普及慢性病预防的基础知识,帮助中壮年以上的群体改善日常生活习惯、工作规律化,增强身体健康、预防发病,同时,通过定期的体检及时发现慢性病,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已经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要做好慢性病管理,防止病情恶化。这就是“慢性病预防模式”; 而失能预防,如上所述,面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宣传普及失能预防的基础知识;针对7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进行失能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有失能风险的老年人,早期干预,提供失能预防服务,尽可能地防止或是延缓高风险群体陷入失能的状态,维持健康;同时,针对已被认定为失能的老年人,要通过科学评估和有效干预,尽可能地防止失能状态的进一步恶化。
那么,如何预防失能呢?所谓预防失能是怎样进行的呢?
蔡林海博士在近年出版有关预防失能失智老年康复领域的专著
在这里,首先要介绍一下日本的 “照护管理(care management)”的概念。“照护管理”是美国、欧洲和日本在近30年来建立、不断完善的养老服务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并且已经在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经验等3个要素上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所谓时能预防的照护管理,具体而言,是在地区的照护服务中心的“照护管理员”的安排和指导下,(1)针对本地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展失能风险的晒擦评估,(2)早期发现有失能风险的老年人,(3)为有失能风险的老年人制作失能预防服务计划书,确定“维持、改善”的预防目标,(4)提供失能预防的干预服务,(5)并且对失能预防服务的效果定期地进行评估,一方面防止或者延缓有失能风险的老年人陷入失能的状态,另一方面要防止已经失能或半失能的老年人重度化。
开展预防失能项目需要科学的方法,而日本采用的是“照护管理(care management)”的科学方法,可是,与欧美和日本相比,我国在老龄化事业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上起步较晚,由于缺乏“照护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经验,所以,目前“护理管理”的应用几乎是一个空白。
但是,我国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研发方面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完全可以相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推动人工智能造福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实际上,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虽然在“护理管理”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在把人工智能应用于“照护管理”方面也只是处于“黎明期”。这个“黎明期”也正是我国利用人工智能发展“照护管理”的好时机。
太好了,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开展预防失能失智的康复服务,这可以说是养老服务领域数字化的典范。
是的,按照现在的国情,我国还缺乏开展护理管理的基本条件。但是,人工智能可以为我们带来“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我们应该以失能预防和延长健康寿命为切入口,利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的功能,“学习”欧美和日本在“护理管理”上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经验,研发出我国的“人工智能护理管理”系统,帮助我国管理人员掌握护理管理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在实践中积累护理管理的工作经验,从而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失能预防的“护理管理”模式。
由留日博士/养老高科技专家设立的创新企业“京大(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已经研发出我国首套的“京大人工智能护理管理”系统,并且在在我国长护险制度建设的15个试点城市中的南通市开始应用,它的经验将为我国“人工智能/护理经理”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和失能预防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宝贵经验。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够支持海外华侨华人高科技人才在国内设立的创新企业开展人工智能应用于健康养老的创新项目。